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中P物质(SP)对睡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120只,分实验组(64只)和对照组(16只),40只不符合要求剔除.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插管、微量注射、多导睡眠描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vLPO中SP对睡眠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大鼠下丘脑vLPO内微量注射SP后与对照组比较睡眠时间增加13.1%,特别是深慢波睡眠,觉醒时间减少22.0%;而在vLPO内微量注射SP受体阻断剂后睡眠时间减少19.6%,觉醒时间增加31.9%.vLPO内微量注射磷脂酶C抑制剂U73122或γ-氨基丁酸(GABA)合成关键酶(谷氨酸脱羧酶)抑制剂3-巯基丙酸均可阻断SP的促眠作用.结论SP在大鼠vLPO中具有促进睡眠,特别是提高深慢波睡眠的作用,该效应可能是通过vLPO中GABA能神经元介导的.
推荐文章
睡眠剥夺大鼠腹外侧视前区腺苷水平的变化
腹外侧视前区
腺苷
睡眠
觉醒
腹外侧视前区5-羟色胺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作用
腹外侧视前区
血清素
睡眠
觉醒
腹外侧视前区GABA能神经元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
3-巯基丙酸
神经元/药物作用
睡眠/药物作用
GABA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腹外侧视前区P物质对睡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神经肽类 视前区 P物质 睡眠 多道睡眠描记术
年,卷(期) 2005,(5) 所属期刊栏目 睡眠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1-30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38.63
字数 30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0126.2005.05.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章功良 安徽医科大学睡眠研究室 37 495 12.0 21.0
2 钟明奎 安徽医科大学睡眠研究室 35 337 11.0 16.0
3 张景行 安徽医科大学睡眠研究室 32 503 12.0 22.0
4 赵乐章 安徽医科大学睡眠研究室 42 367 11.0 17.0
5 孙庆 安徽医科大学睡眠研究室 2 10 1.0 2.0
6 张瑾 安徽医科大学睡眠研究室 33 255 10.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神经肽类
视前区
P物质
睡眠
多道睡眠描记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月刊
1009-0126
11-4468/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1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08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