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文学界和翻译界发生了一场论争,关系到究竟应该"译什么"以及"为什么译"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新、旧两种文学观念的交锋,致使翻译传统受到质疑,并由此确立了新的译介观和转型,强化了译介与国情相连的趋向,预示着从此之后的译介方向.
推荐文章
论不同文学史观如何为新文学正名 ——以《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为例
新文学
文学史观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20世纪中国文学对民间语言价值的发现与运用
民间语言
中国文学
意义
价值
发现
20世纪30年代《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译介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中国
译介
社会现状
中国新文学研究增殖及其路径选择
新文学研究
增殖
物性
边缘
天道
旧文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世纪中国翻译界的一场论争与转型 --兼论林纾与新文学家的译介观
来源期刊 上海翻译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中国翻译史 译介观论争 国情与翻译 林纾与新文学家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翻译史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65
页数 5页 分类号 H059
字数 91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9358.2005.03.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建开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8 88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9)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翻译史
译介观论争
国情与翻译
林纾与新文学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翻译
双月刊
1672-9358
31-1937/H
大16开
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33信箱
4-58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0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19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