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ZnS系列电致发光已经在低亮度照明、液晶显示、汽车和航空仪表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Mn、Cu是ZnS电致发光材料常用的激活剂,Mn2+在晶体中形成橙色发光中心,发光中心波长580 nm;Cu+在晶体中不但形成发光中心,还形成发光所必需的CuxS,因此二者对发光亮度有明显的影响.由于ZnS :Cu,Mn橙色发光材料中的Mn掺杂量较大,影响了发光材料的内在结构,在灼烧过程中Mn化合物的其他成分还可能对发光材料的亮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导致发光材料的亮度远低于蓝绿色材料.采用在退火过程中添加适量的Mn、Cu化合物,通过低温扩散的方式,使Mn2+均匀进入到ZnS晶格,获得了亮度较高的ZnS :Cu,Mn ACEL粉末材料.并对制备工艺中Cu、Mn含量、掺杂Mn化合物的形式、退火温度等对发光亮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实验中发现,在三种Mn化合物中(碳酸锰、乙酸锰、硫酸锰),以乙酸锰掺杂的材料亮度最高.得到Mn(以乙酸锰为添加物)的添加量为2%、Cu的添加量为0.1%、退火温度为700 ℃时,所制备的材料亮度最高.低温退火时掺杂Mn的材料亮度比常规材料的亮度高出1倍.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退火处理对ZnS: Cu,Mn电致发光材料亮度的影响
来源期刊 发光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高亮度 橙色 电致发光 硫化锌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3-736
页数 4页 分类号 O482.31|TN383.1
字数 21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7032.2005.06.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军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54 320 11.0 15.0
2 韦志仁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66 570 13.0 20.0
3 葛世艳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6 92 6.0 9.0
4 窦军红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9 119 6.0 10.0
5 董国义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58 363 11.0 16.0
6 刘超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51 154 6.0 10.0
7 林琳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2 91 6.0 9.0
8 李志强 2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亮度
橙色
电致发光
硫化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发光学报
月刊
1000-7032
22-1116/O4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16号
12-312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36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9396
相关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