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车路沟英安斑岩产于北祁连山西段, 由大小不同的12个斑岩岩体组成,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利用锆石U-Pb法测得车路沟英安斑岩的形成年龄为(427.7±4.5) Ma,成岩时代属加里东晚期.从区域构造演化看,北祁连山西段大部分花岗质岩体的形成都与祁连山造山作用中的俯冲造山作用和碰撞造山作用有关,表现为多数同位素年龄都集中在440~380 Ma间.鉴于车路沟金矿床产于车路沟英安斑岩与凝灰岩的接触带,属于石英脉型,因此推断英安斑岩侵入体很可能是车路沟金矿床早期成矿作用的热源.同时北祁连山西段发育有较多的中酸性岩体,车路沟石英脉型金矿床的确定对于该区金矿的进一步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推荐文章
北祁连山寒山金矿床成矿作用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蚀变岩型金矿床
成矿作用年代学
岩浆活动与成矿
寒山
北祁连山
北祁连山西段同位素测年概况
北祁连山西段
同位素年代学
前寒武纪
金属矿床
成矿时代
祁连山北坡森林资源变迁
森林
分布
面积
变化
祁连山北坡
西秦岭早子沟金锑矿床含矿英安斑岩年代学及其成因
锆石年代学
锆石Lu-Hf同位素
早子沟金锑矿床
西秦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北祁连山车路沟英安斑岩的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来源期刊 地质科技情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英安斑岩 成岩时代 北祁连山 车路沟金矿床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9
页数 5页 分类号 P588.142
字数 35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849.2005.03.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建国 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31 360 12.0 18.0
2 宋忠宝 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15 146 8.0 12.0
3 栗亚芝 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18 114 8.0 9.0
4 任有祥 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4 48 4.0 4.0
5 李智佩 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18 248 11.0 15.0
6 谢春林 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6 92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206)
二级引证文献  (12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3(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8(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9(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英安斑岩
成岩时代
北祁连山
车路沟金矿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技通报
双月刊
1000-7849
42-1904/P
大16开
湖北省武昌鲁磨路388号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0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55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