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
依据沉积体系、断层及其活动期次、不整合特征等分析结果,探讨了辽河东部凹陷古近系输导体系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连通砂体、断层和不整合3种输导体系.砂体的连通性与孔渗性、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关系与断层活动性、不整合类型、不整合面上下岩性配置关系是影响输导体系运移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输导体系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认为沙一、二段和沙三段的连通砂体是油气横向运移的主要通道,牛青断层和茨东断层是沙一、二段和沙三段油气侧向运移的通道,更是沙一、二段和东营组重要的油源断层;沙一、二段与沙三段之间的不整合是茨榆坨潜山及牛居构造中油气重要的横向运移通道.同时还指出,各类输导体系之间的配置关系决定盆地的整体运移效率,茨东断层和牛青断层在整个输导体系中起重要的瓶颈作用.
推荐文章
台北凹陷侏罗系油气输导体系分析
台北凹陷
侏罗系
油气输导体系
断层
储集体
层序界面
优势通道
塔中地区古生界油气输导体系与油气运聚模式
塔里木盆地
油气藏
油气运移
输导体系
不整合
断层
岩溶
古生代
伊兰-伊通盆地输导体系与油气运聚
油气运移
垂向运移
侧向运移
遮挡(地质)
输送
伊兰-伊通盆地
辽河滩海地区古近系油气富集规律
辽河坳陷
滩海地区
古近纪
油气藏
分布规律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输导格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辽河东部凹陷北部古近系输导体系及其对油气运移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辽河东部凹陷 输导体系 输导层 断层封闭性 油气运移
年,卷(期) 2005,(5)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地质与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2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122.1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5870.2005.05.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智平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31 453 13.0 20.0
2 刘计国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海外研究中心 19 193 9.0 13.0
3 张卫海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9 77 5.0 8.0
7 刘景新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1 30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4)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92)
二级引证文献  (87)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辽河东部凹陷
输导体系
输导层
断层封闭性
油气运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5005
37-1441/TE
大16开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1959-10-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421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6519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