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兔心肌梗死后心室肌α1受体(α1-AR)及β受体(β-AR)密度与心室有效不应期离散度(VERP-D)的相关性.[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心肌梗死组.于心肌梗死后第3、5、7、14 d分别于心肌梗死组中随机取6只兔,再次开胸,用S1S2负向扫描法测定VERP-D,然后取心室肌组织,检测心室肌局部α1-AR以及β-AR密度.[结果]①心肌梗死后心室肌α1-AR及β-AR均上调(P<0.05),且这种变化在MI后第5天达高峰;②心肌梗死后心室肌VERP-D增大,且与α1-AR以及β-AR密度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心室肌局部AR密度增高,活性增强,且均与VERP-D正相关,提示MI后AR激活,加剧了心室肌组织电生理不均一性,有可能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推荐文章
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与β3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
受体,肾上腺素能β3
心肌梗塞
综述文献
β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胞浆游离Ca2+浓度的影响
受体,肾上腺素能β2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心肌梗死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
心肌梗死
基因多态性
心室重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心肌梗死后心肌局部肾上腺素受体密度与心室肌不均一性的关系
来源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受体 心室有效不应期离散度
年,卷(期) 2005,(z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6-167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4
字数 23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2-3554.2005.z1.07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伍卫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128 624 12.0 17.0
2 张燕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43 372 13.0 18.0
3 张静敏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5 18 2.0 4.0
4 王景峰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152 780 14.0 21.0
5 方昶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53 231 9.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肌梗死
受体
心室有效不应期离散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双月刊
1672-3554
44-1575/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
46-141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4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023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