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及作用;观察局部应用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L-NAME)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A组为治疗I组,B组为治疗Ⅱ组,C组为治疗Ⅲ组,D组为对照组和E组为正常组.治疗组(A、B、C组)碱烧伤后分别滴用0.3%,1%,3%的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滴眼液,对照组(D组)滴赋形剂,E组滴用30 g·L -1 的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滴眼液.采用裂隙灯照相,免疫组化染色,多媒体彩色图像病理分析系统分别计算8 h、1,4,7,14,28 d共6个不同时间点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免组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并观察局部用药的毒副反应.结果:碱烧伤后大鼠角膜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主要表达于基质层中浸润的炎性细胞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iNOS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在治疗组B、C 组与治疗组A 和对照组之间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重复局部给药良好耐受.结论:局部应用L-NAME对炎性角膜新生血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iNOS表达水平与炎性角膜新生血管明显相关;局部应用L-NAME无明显毒副作用,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
推荐文章
血管抑素抑制兔眼表碱烧伤角膜缘移植术后的角膜血管新生
血管抑素
角膜新生血管
角膜缘移植
碱烧伤
羊膜移植抑制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
羊膜移植
角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密蒙花对小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密蒙花
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iNOS及VEGF在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研究
一氧化氮合成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三氧化二砷
角膜新生血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对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 角膜新生血管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307
页数 6页 分类号 R772.2
字数 44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8852.2005.03.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艾明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76 336 9.0 13.0
2 邢怡桥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311 1123 15.0 19.0
3 陈长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132 437 9.0 13.0
4 叶美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33 120 6.0 9.0
5 项奕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17 31 3.0 4.0
6 陈倩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49 176 7.0 12.0
7 黄雄高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3 9 1.0 3.0
8 江双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24 119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
角膜新生血管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8852
42-1677/R
大16开
武汉大学出版社大楼前楼6楼东侧
38-403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8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24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