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胥溪河东坝北岸7508钻孔柱状剖面中-3.7~-5.8 m深处2 m厚的砂夹泥砾土层和东坝至下坝间的8179号孔下部存在4.5 m厚的中、粗、细粒砂层表明,在春秋吴国开凿胥溪运河之前,该处就存在规模较大的天然河流;胥溪河沿岸薛城遗址、朝墩头遗址和下家宕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存在,以及胥溪河两岸1 km范围内地表数米之下厚达数十米的淤泥层更是古中江在胥溪河一带存在的重要证据.目前胥溪河东坝所建的船闸不利于水阳江和太湖水系的沟通,也不利于发挥胥溪河流域灌溉和航运的应有作用.若能及早开发芜(湖)-太(湖)运河,即进一步拓宽芜湖→固城湖→胥溪河→东坝→溧阳→宜兴→太湖的水运航道,清除水阳江和太湖水系之间由坡积物构成的分水岭岗地堆积物,不仅可缩短长江入太湖的水上航线,还可分流长江航运船只、保证安全通航率、开发古河道砂砾石资源、稳固长江堤防,解决长江下游灌溉、分洪、排涝和冲污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推动胥溪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推荐文章
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评价
江苏
沿海滩涂
开发利用
评价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沿海滩涂
开发模式
开发问题
对策
江苏省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沿海滩涂资源
开发利用
制约性因素
问题
对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对江苏胥溪河成因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探讨
来源期刊 地理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江苏 胥溪河成因 钻孔资料 河道开发利用 芜(湖)-太(湖)运河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流域景观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3-679
页数 7页 分类号 K9
字数 746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375-5444.2005.04.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诚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151 2856 31.0 44.0
2 王心源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 97 1380 19.0 32.0
3 马春梅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56 766 16.0 26.0
4 杨晓轩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3 151 3.0 3.0
5 林承坤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8 78 5.0 8.0
6 武春林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3 41 3.0 3.0
7 张芸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13 260 9.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江苏
胥溪河成因
钻孔资料
河道开发利用
芜(湖)-太(湖)运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理学报
月刊
0375-5444
11-1856/P
16开
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
2-109
193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20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27155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