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柴窝堡凹陷位于博格达山和伊连哈比尔尕山之间,是在海西早期褶皱岩系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山间盆地.经历了裂谷与前陆盆地、坳陷型盆地和再生前陆盆地等几个不同类型原型盆地的叠合,上二叠统-中生界以陆相沉积为主,生、储、盖、输导、圈闭等基本成藏要素都具备,诸成藏要素综合配套的结果,形成以次生、混源、复合型的油气藏为主,上二叠统自生、自储、自盖型组合最有意义,中部的柴窝堡褶皱构造带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带.
推荐文章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其主控因素
南堡凹陷
天然气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热演化
生储盖组合
包裹体
油气藏保存条件
勘探有利区域
南堡凹陷周边凸起地区碳酸盐岩古岩溶与油气成藏
南堡凹陷
碳酸盐岩
古岩溶
成岩作用
油气藏形成
成岩作用
油气藏类型
柴窝堡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研究
柴窝堡凹陷
烃源岩
沉积相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柴窝堡凹陷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柴窝堡凹陷
烃源岩
沉积相
改造型盆地模拟
资源潜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疆柴窝堡凹陷油气成藏的基本要素及其配置性
来源期刊 新疆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柴窝堡 成藏要素 配置 次生油气藏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能源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1-39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122.1+1
字数 55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845.2005.04.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夏斌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394 7624 45.0 63.0
2 吕宝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18 251 9.0 15.0
3 李文铅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22 581 12.0 2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9)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柴窝堡
成藏要素
配置
次生油气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疆地质
季刊
1000-8845
65-1092/P
大16开
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东街279号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1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75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