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研究了22个红麻品种茎基部、中部、梢部及叶柄上的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及纤维产量与品质性状方面的10 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据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分析,刚刺性状数量分布是叶柄多于茎杆,其中茎杆刚刺以基部分布最密;叶柄刚刺以茎中部分布较多;茎杆刚刺三个不同部位的遗传力在86.1%-92.4%之间,其相对遗传进度较高,并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系数,在育种中可通过与少刺或无刺突变体回交和定向轮回选择,可以选育出少刺或无刺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本研究对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刚刺性状与多个性状呈负相关,单株干皮重与皮厚、茎粗、株高、单株鲜茎重呈显著正相关.
推荐文章
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其主成分分析
红麻
种质资源
遗传相关
主成分分析
玉米自交系醇溶蛋白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玉米自交系
醇溶蛋白
农艺性状
关联性分析
杂交红麻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
杂交红麻
产量性状
遗传效应
遗传相关
杂种优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麻刚刺性状遗传及其与产量品质性状的关联性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麻业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红麻 遗传力 遗传相关 遗传通径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遗传育种·种质资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63.5
字数 44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3532.2005.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荔辉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74 819 15.0 26.0
2 吴建梅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36 439 12.0 20.0
3 祁建民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81 1159 18.0 31.0
4 方平平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30 465 10.0 21.0
5 林培青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12 85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麻
遗传力
遗传相关
遗传通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麻业科学
双月刊
1671-3532
43-1467/S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咸嘉湖西路348号
42-28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3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829
相关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863.org.cn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信息技术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