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滦河上游,全新世时期曾有过气候相对湿润阶段,具体表现是:就地起沙的风沙层内,形成了2层特殊的古土壤--黑沙土.黑沙土层分布的厚度不均匀,但具有明显的有机质半固结现象.2层黑沙土之间为黄色风沙层,上层黑沙土又为晚近风沙层覆盖.在下层黑沙土中散布着一些古文化遗存,石片、石核、石斧等石器主要见于下部,陶片数量则以近顶部居多.对黑沙土中的有机质进行14C测年,结果表明,下层黑沙土形成于约7 990±150~3 200±125aB.P.(cal.)之间,上层黑沙土形成于约3 055±170aB.P.(cal.)以后.由这个遗址附近的环境分析证明,古代人类在此活动时期,当地气候处于相对湿润阶段,风沙活动虽依然存在,但可以断定黑沙土的成壤速度大于风沙物质堆积速度,使这里的先民能够依靠农耕、渔猎而生存.大约3 200±125aB.P.(cal.)后,风沙堆积速度骤然加快,使黑沙土成土过程一度完全停止,在大约100多年的时间里,风沙活动强烈,形成黑沙土层之间的黄色风沙层堆积.这一时期恶劣的环境使得当时当地的先民无法生存,被迫迁移,从此出现新石器遗址的缺失.该遗址所在的丰宁地区,是影响北京沙尘暴的上源地区之一.因此,该地区环境考古学问题的研究,对了解北京地区沙尘暴变化历史有直接佐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