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考虑了激波爆发源角宽度、能量、驱动时间、激波速度及其与背景太阳风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流体力学扰动方程建立起一个激波扰动传播模型,用于研究激波从太阳传播到地球轨道附近(1 AU处)所需要的时间(渡越时间)问题.为印证扰动传播模型的适用性,利用1979-1989年间的27个激波事件,以及1997年2月到2000年1月间的68个激波事件,对激波到达地球轨道附近的渡越时间进行了预测,并将结果与STOA和ISPM预报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该模型在所有95个事件中,渡越时间相对误差小于10%的事件数占总事件数的25.26%;相对误差小于20%的占总事件数的50.53%;相对误差小于30%的占总事件的65.26%.
推荐文章
行星际慢激波的传播和演化
日球动力学
磁流体激波
慢激波
MHD数值模拟
联合太阳和行星际物理参数预测行星际激波能否到达地球
太阳瞬变爆发活动
行星际激波
太阳高能粒子
空间天气预报
运用一维太阳风MHD CE/SE模型预报行星际激波到达时间
行星际激波
扰动传播模型
到达时间的预测
行星际慢激波的观测与研究
天体物理学
太阳物理学
行星际慢激波
行星际磁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行星际激波传播至1AU的渡越时间预测
来源期刊 空间科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行星际激波 扰动传播模型 渡越时间预测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503
页数 9页 分类号 P353
字数 46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4-6124.2005.06.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学尚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43 132 7.0 9.0
2 高原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41 173 6.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行星际激波
扰动传播模型
渡越时间预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空间科学学报
双月刊
0254-6124
11-1783/V
大16开
北京8701信箱
2-56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7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93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