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了解血管内超声(IVUS)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支架置入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对74处梗死相关病变进行支架置入,当达到冠状动脉造影(CAG)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时,应用IVUS进行评价,达到IVUS理想支架置入标准的病变归入组1,未达到IVUS理想支架置入标准的病变归入组2.在IVUS指导下对组2进行进一步干预,直到达到IVUS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或最大扩张压力达到2026.5kPa.比较组2在首次扩张和最终的IVUS结果以及两组之间的最终结果.结果:在首次高压扩张后,有44(59.5%)处病变(组1)的IVUS结果符合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30(40.5%)处病变(组2)的IVUS结果未达到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从而进行了更高压力的进一步扩张.组2在经过更高压力扩张后,最终有26(86.7%)处病变达到理想的IVUS支架置入标准.支架内最小横截面积由首次扩张后的(6.9±1.4)mm2增加至最终的(9.1±1.6)mm2(P<0.001),急性获益由首次扩张后的(71.0±15.4)%增加至最终的(98.3±16.2)%(P<0.001).结论:IVUS应用于指导急诊AMI的支架置入安全有效,能够增加支架内最小横截面积,改善支架小梁的贴壁程度和对称程度.对于高压扩张(1215.9~1418.6 k Pa)后造影结果满意但IVUS结果不理想的病变,在IVUS指导下的更高压力(1621.2~2026.5kPa)扩张使86.7%的病变进一步改善了扩张结果.
推荐文章
血管内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血管内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死
支架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斑块形态特征的血管内超声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内超声
斑块特征:斑块破裂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50例治疗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支架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血管内超声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管内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支架置入中的指导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医药导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支架 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6-16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4
字数 24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0959.2005.03.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崔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50 252 7.0 15.0
2 佟子川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36 188 9.0 12.0
3 曹树军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心内科 20 100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管内超声
支架
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药导刊
月刊
1009-0959
11-4395/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26号院2号楼
2-492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409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579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