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政治抒情诗的源头有两个:中国新诗中的浪漫派和西方19世纪浪漫派,其所具备的接受环境为政治抒情诗提供了"发展"乃至"高潮"的契机.政治抒情诗缺乏民间化的写作立场、个性化的写作气质和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其消弭的原因恰恰在于其创作追求与诗性的彻底背离.
推荐文章
失衡的天平--论中国现代抒情诗的情感特征
中国现代抒情诗
自我情感
群体关怀(情感)
失衡
幽冷峭洁:柳宗元抒情诗风格论
柳宗元
幽冷峭洁
浅谈郭小川诗歌的价值
郭小川诗歌
价值
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消弭在谄谀里的政治抒情诗
来源期刊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政治抒情诗 接受环境 诗性 民间化 个性化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62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7
字数 27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3763.2005.03.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凤芝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语文室 8 32 3.0 5.0
2 韩仰熙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语文室 14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政治抒情诗
接受环境
诗性
民间化
个性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季刊
2095-3763
13-1414/G4
大16开
河北省承德市开发南区高教园区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9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53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