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进行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试验,研究了组合类型与强化栽培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的稻谷产量差数与组合的每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小穗型组合在强化栽培条件下,虽然有效穗数有所下降,但着粒数大幅度提高,总颖花量增加,最终比传统栽培增产;与此相反,大穗型组合在强化栽培条件下,因分蘖力较弱,有效穗较传统栽培明显下降,结实率也大幅度下降,尽管着粒数增加较多但仍减产.传统栽培条件下着粒数不超过170粒的中小穗型组合可作为强化栽培参考的品种指标.强化栽培的增产作用与土壤肥力有关,在上、中等肥力下,强化栽培比传统栽培显著或极显著增产,下等肥力田两种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推荐文章
冬水田区杂交中稻高产组合的库源特征研究
冬水田
杂交中稻
高产组合
库源特征
适宜冬水田不同栽培模式的杂交中稻高产品种鉴定
杂交中稻
冬水田
栽培模式
高产品种
川东南冬水田杂交中稻进一步高产的栽培策略
冬水田
杂交中稻
高产
栽培策略
冬水田栽培模式对杂交中稻源库特征和营养吸收利用的影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栽培模式
库源性状
养分利用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冬水田杂交中稻组合类型对强化栽培的适应性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品种类型 强化栽培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3-497
页数 5页 分类号 S359|S511.04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96-3490.2005.04.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富贤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109 1038 18.0 26.0
2 熊洪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100 775 16.0 21.0
3 朱永川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86 972 18.0 26.0
4 郑家奎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49 893 18.0 28.0
5 杨大金 4 86 4.0 4.0
6 曾循明 1 18 1.0 1.0
7 万绪奎 2 35 2.0 2.0
8 周远清 1 1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5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16)
二级引证文献  (178)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2(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4(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5(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6(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7(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9(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冬水田
杂交中稻
品种类型
强化栽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