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客观、科学地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拦沙效益,从确定梯田蓄水拦沙指标的约定和基本原则出发,结合不同类型区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第1、2副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梯田在不同降水条件下、不同质量等级的蓄水拦沙指标.结果表明:1)蓄水指标最大值出现在黄土高塬沟壑区,特别是较高质量(1、2级)梯田,在丰水年份,其蓄水效益最大,并且该类型区蓄水指标值随降水条件变化的幅度最大,丘1区的亚区2,是蓄水指标最小的地区;2)拦沙指标最大值,主要在丘1区的亚区1和丘2区,尤其是丰水年份及处于平水年的1、2级梯田,其值较其他类型区大多偏大20~70 t/hm2;3)高塬沟壑区的拦沙指标值最小.
推荐文章
黄土高原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下生物指标的时空变化分析
生物指标
土地覆盖类型
时空变化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生物结皮中蓝藻的多样性
生物结皮
蓝藻多样性
侵蚀类型区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侵蚀产沙的临界问题
黄土高原
多沙粗沙区
侵蚀产沙
临界响应
黄土高原侵蚀产沙的地貌临界
黄土高原
侵蚀产沙
地貌临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梯田蓄水拦沙指标的分析与确定
来源期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蓄水拦沙指标 梯田 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高塬沟壑区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6
页数 6页 分类号 S1
字数 57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007.2005.0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金花 26 274 9.0 16.0
2 康玲玲 84 1244 18.0 32.0
3 王云璋 65 1312 20.0 34.0
4 鲍宏喆 8 43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117)
二级引证文献  (13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5(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8(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20(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蓄水拦沙指标
梯田
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高塬沟壑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双月刊
1672-3007
11-4988/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82-710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28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14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