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分布着黄绵土、红胶泥土以及土壤与岩石过渡类型--风化岩沫土等土壤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各类树种和配置对以上土壤物理性状均有改良作用,以浅根性沙棘、刺槐和树根穿透力强的侧柏、杨树及其混交配置表现最好,乔灌混交在加速成林的同时能有效减少土壤耗水量.同时发现,造林使风化岩沫土土壤地类孔隙度和0-80cm土层含水量增加,反映了这类土壤植树造林的潜力较大,这在我国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的今天是非常有意义的发现.
推荐文章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土壤养分
人工林
黄土丘陵区
陕北黄土丘陵区刺槐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刺槐人工林
黄土丘陵区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
黄土丘陵区
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柠条林对黄土丘陵区土壤物理性质和肥力的影响分析
柠条林
黄土丘陵区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肥力
土壤结构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壤地类人工林土壤物理性状的监测分析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劣质土壤 人工造林 黄绵土 红胶泥 风化岩沫土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64
页数 4页 分类号 S714.2
字数 47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88X.2005.03.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旺盛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183 5114 40.0 62.0
2 曹世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15 192 8.0 13.0
3 陈莉 18 284 10.0 16.0
4 张惠茹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劣质土壤
人工造林
黄绵土
红胶泥
风化岩沫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通报
双月刊
1000-288X
61-1094/X
大16开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西农路26号
52-16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8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62300
相关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英文译名: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973.gov.cn/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农业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