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水土保持研究       
摘要:
通过研究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后认为,白天林内气温低于林外,夜间高于林外.晴天,林内外气温差异较大,阴天则较小;生长季林内平均气温高于林外,其最大差值出现在6月,最小差值出现在10月;林内气温梯度变化明显,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平均和日最低气温平均,林冠层中部均比林地表层和林冠表层大.林分和枯枝落叶层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即降低林内土壤温度和土壤温度的较差;日平均土壤温度,东坡较西北坡高0.48℃.
推荐文章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养分循环特征
养分含量
养分循环
刺槐林
油松林
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土壤养分
人工林
黄土丘陵区
黄土丘陵区刺槐与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化学计量特征
刺槐
油松
人工林
差异性
晋西黄土丘陵边缘区油松人工林密度调控与生物量特征
基岩山地
黄土丘陵区
生态过渡带
油松人工林
林分密度
生物量
碳密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温度效应的研究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研究 学科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油松人工林 温度效应 生长季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154
页数 4页 分类号 S791.254.0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3409.2002.01.03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会蒲 4 3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28)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土丘陵区
油松人工林
温度效应
生长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研究
双月刊
1005-3409
61-1272/P
大16开
1985-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0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88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