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对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养分积累与分配以及养分循环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油松林各组分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为:针叶>树枝>树皮>树根>树干;地上部分的养分在针叶、树枝、树干和凋落物中呈:Ca>N>K>Mg>P(林型Ⅰ的针叶、枝干和林型Ⅳ的树枝N含量较其它元素含量高),而在土壤层中呈:Ca>K>Mg>N>P;不同林型内各养分含量因林龄的不同而有差异.(2)油松林生态系统中养分总贮量的80.83%~98.81%集中在土壤组分中,乔木层养分量占总贮量的0.76%~5.52%,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养分贮量分别占系统总贮量的0.05%~0.17%和0.38%~3.48%.人工油松林的养分贮量随抚育林龄的增加先升后降,30a时养分贮量最大,50a时养分贮量明显降低,其中N素衰减较其它养分快(30龄油松林是50龄油松林的4.23倍).(3)油松林地上部分养分贮量主要集中在针叶,且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针叶不但贮量增加而且占地上各组分总贮量比例也增大,树枝和树干只是绝对贮量增加,但所占地上总贮量的比例下降.(4)油松林地上部分养分的年积累量以30a人工林最高,变化趋势为Ⅱ>Ⅲ>Ⅳ>Ⅰ.各组分养分的年积累量总的变化趋势为:针叶>树枝>根系>树皮>树干,同一组分各养分年积累量与各组分养分贮量变化顺序基本一致,即10年生幼林为N>Ca>K>P>Mg,人工成熟纯林Ca>N>K>P>M,天然林与人工成熟林相似.(5)天然林的吸收量、存留量明显高于人工林.人工林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吸收量和归还量增大,存留量和循环系数先增后降.各林地油松利用系数为:Ca>Mg>N>K>P,但同一养分利用率,油松人工林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油松天然林与人工成熟林的利用系数和周转期相似.
推荐文章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土壤养分
人工林
黄土丘陵区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养分循环特征
养分含量
养分循环
刺槐林
油松林
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区刺槐与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化学计量特征
刺槐
油松
人工林
差异性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温度效应的研究
黄土丘陵区
油松人工林
温度效应
生长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与天然林养分分布和生物循环比较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油松林 人工林 天然林 养分分布格局 养分循环 黄土高原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3-382
页数 10页 分类号 Q143|Q948|S718.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6.02.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4)
共引文献  (761)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7)
同被引文献  (527)
二级引证文献  (863)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2)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20)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9(35)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0(49)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1(4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2)
2012(6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52)
2013(60)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48)
2014(87)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79)
2015(99)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91)
2016(103)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96)
2017(12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17)
2018(130)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20)
2019(119)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09)
2020(3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油松林
人工林
天然林
养分分布格局
养分循环
黄土高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