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魏晋时期政权不稳,朝代更替频仍,玄学老庄之学大盛,知识分子个性生命意识觉醒,他们鄙弃传统的束缚人性自由的儒家道德规范,甘愿退避名利场选择隐逸生活.阮籍隐于朝、嵇康隐于市而陶渊明隐于林.相比较而言,阮籍隐于朝市最接近于权贵的生活方式,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均与当权者有着诸多年连,受到庇护的同时威逼也同样深重,造成了其内心莫大的恐惧不安和隐逸生活的不彻底性;嵇康隐于市,虽不身仕乱朝却也享有特殊待遇,需要时时处处谨遵"谨慎"的处事原则,个性自由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并最终获罪被斩;只有陶渊明远离官场杂事,归隐山林,身心和谐地融入自然之中,达到了精神上的超脱.所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于山林的方式才堪称为"大隐".
推荐文章
高情千古一真隐——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和隐逸生活探析
陶渊明
隐士
隐逸原因
隐逸思想
隐逸生活
从陶渊明与"大历十才子"的隐逸诗探讨其隐逸观
陶渊明
"大历十才子"
隐逸诗
隐逸观
陶渊明的隐仕抉择和生命意识研究
陶渊明
孟浩然
隐与仕
生命意识
《形影神》
阮籍由儒入玄的思想历程及践履
阮籍
儒家
玄学
践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何为"大隐"--析阮籍、嵇康、陶渊明之隐逸
来源期刊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隐逸 阮籍 嵇康 陶渊明
年,卷(期) 2005,(9) 所属期刊栏目 文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112
页数 5页 分类号 I206.2
字数 109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2219.2005.09.02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魏晋南北朝
隐逸
阮籍
嵇康
陶渊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月刊
1673-2219
43-1459/Z
大16开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杨梓塘路130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133
总下载数(次)
37
总被引数(次)
365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