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新诗的历史只有百年,相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可以说还仅处于“哺乳期”。中国新诗虽脱胎于古典诗歌,但古典诗歌对中国新诗的直接影响并不大,因为新诗和古典诗歌各自所面临的情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上新诗产生的先天不足和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这两个主要因素,决定了推动新诗发展的动力和机制与古典诗歌迥然有别。一方面,上个世纪之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废科举,改文言,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随着“德先生”、“赛先生”的引入,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与传统的心理模式和文化背景发生了断裂。
推荐文章
关于声乐教学民族化问题
声乐艺术
声乐教学
民族化
语言表现
关于民族化与职业装设计的思考
民族化
民族文化
职业装
设计
中国陶艺创作的民族化方向研究
陶艺创作
民族化
发展方向
体现民族化风采的视觉传达设计分析
民族化风采
视觉传达设计
文化传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关于诗歌民族化问题的思考
来源期刊 中外诗歌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民族化 新诗 中国 当代文学研究 传统文化 古典诗歌: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2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7.2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民族化
新诗
中国
当代文学研究
传统文化
古典诗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诗歌研究
季刊
重庆北碚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出版文献量(篇)
323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