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双分子类脂膜实验装置研究了大庆减压渣油与伊朗轻质减压渣油馏分的油-水薄液膜的膜电容(膜厚度)、排液-破裂方式、膜稳定时间(膜寿命).结果表明,减渣馏分越重,分子吸附状态稳定,其油-水薄液膜越厚,膜稳定性越好.减渣馏分油-水薄液膜的排液-破裂有连续排液-破裂方式、"黑洞"排液-破裂方式和逐层破裂排液方式.当馏分越轻、馏分在油相中质量分数越低、表面活性剂加量越多时,以连续排液-破裂方式为主;而馏分越重、馏分在油相中的质量分数越高、表面活性剂加量越少时,以"黑洞"排液-破裂方式和逐层破裂排液方式为主.油相的组成,水相中的酸、碱、盐以及外加表面活性剂对减渣馏分的界面活性、吸附状态、电荷吸附量影响不同,相应的膜电容(膜厚度)和膜稳定时间也不同.
推荐文章
大庆减压渣油馏分油水界面张力的研究
大庆减渣馏分
油水界面张力
原油乳状液
超临界分离
原油减渣馏分油水界面膜的扩张粘弹性研究
扩张粘弹性
减渣馏分
油水界面膜
减压渣油超临界流体萃取馏分在多孔有机膜中的扩散规律
受阻扩散
隔膜池
渣油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
扩散系数
受阻扩散因子
原油及馏分油脱酸技术进展
原油
馏分油
脱酸技术
酯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原油减压渣油馏分的油-水界面性质X.大庆减渣与伊朗轻质减渣馏分油-水薄液膜的性质
来源期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原油浮状液 薄液膜、双分子类质膜(BLM) 聚并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98
页数 8页 分类号 Q648|Q656
字数 51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8719.2005.04.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路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149 6554 41.0 78.0
2 赵濉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90 1264 20.0 30.0
3 李明远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74 962 17.0 26.0
4 彭勃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32 447 12.0 20.0
5 李鸿雁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6 15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1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原油浮状液
薄液膜、双分子类质膜(BLM)
聚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双月刊
1001-8719
11-2129/TE
大16开
北京市学院路18号
82-33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1
总下载数(次)
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