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环形管通道内流体流动和换热的特点,以Kirillov和Smogalev提出的干涸点理论模型假设为基础,从最基本的质量守恒方程出发,并引入临界液膜厚度等相应的辅助模型,得到了双面加热环形通道内流动沸腾干涸点的理论模型.同时针对间隙为1.0 mm和1.5 mm的环形窄缝进行了低压低质量流速工况下干涸点的实验研究.比较发现理论模型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说明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适用于低压低流量条件下的窄环形通道.实验同时发现:环状流临界热流密度在系统压力为2.2 MPa达到最大值,临界含汽量随质量流速的增大呈缓慢下降趋势.
推荐文章
环形窄缝通道内流动沸腾干涸点的研究
环形窄缝
流动沸腾
干涸点
低质量流速下环形通道内干涸后传热实验研究
环形通道
干涸后传热
壁面温度
低质量流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面加热环形通道内干涸点的确定
来源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环形通道 解析模型 实验研究 双面加热 干涸
年,卷(期) 2005,(z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9-132
页数 4页 分类号 O359
字数 22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231X.2005.z1.0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秋穗正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171 777 13.0 19.0
2 贾斗南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80 518 14.0 17.0
3 田文喜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105 422 9.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环形通道
解析模型
实验研究
双面加热
干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月刊
0253-231X
11-2091/O4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路乙12号(北京2706信箱)
2-185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40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721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