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分别测量了入射光偏振方向垂直散射面和平行散射面情况下,散射角θ分别为30°和90°时,不同人工雾的浓度的散射光强度.实验表明:θ=30°时,薄雾状态,散射光强随雾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雾浓度达一定程度后,散射光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θ=90°时,随着雾的浓度的增加,散射光强逐渐增大,散射光强在浓度较大时呈现下降趋势.以Mie散射理论分析了偏振光在人工雾中的散射特性,并由散射角为90°时的退偏振度随雾的浓度的变化,讨论了雾粒子的结构及性质.
推荐文章
雾与涂漆目标基于旋转偏振角的激光偏振特性
偏振特性
线偏振度
目标探测
人工雾
激光引信
雾对光偏振态影响的实验研究
大气光学
人工雾
Mie散射
偏振态
基于偏振特性的图像去雾算法
偏振度
暗原色
景深
光学厚度
一种新型液晶退偏振器的研究
光学器件
退偏器
液晶
偏振
惯性约束聚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工雾的激光退偏振特性
来源期刊 光通信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大气光学 散射 人工雾 退偏振度
年,卷(期) 2005,(7) 所属期刊栏目 其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64
页数 3页 分类号 TN241
字数 30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5561.2005.07.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振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 108 1106 18.0 25.0
2 肖韶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 54 264 9.0 12.0
3 徐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 2 5 2.0 2.0
4 刘瑞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 2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气光学
散射
人工雾
退偏振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通信技术
月刊
1002-5561
45-1160/TN
大16开
广西桂林市5号信箱
48-126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3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76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