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高度的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颞肌前束、咬肌肌电的影响.方法:73例TMD患者随机分为3组,戴用不同高度咬合板使咬合距离分别增加3 mm、5 mm、7 mm,比较分析戴板前和戴板后即刻测量的双侧颞肌前束(TA)和咬肌(MM)肌电电位.结果:在静息及紧咬状态下,戴用不同高度咬合板即刻测量的TA及MM肌电电位均明显低于戴板前的测量值(P<0.05);紧咬状态下5 mm和7 mm咬合板对MM肌电电位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3 mm组.结论:咬合板是治疗肌功能紊乱的有效方法.高度为5 mm和7 mm的咬合板降低咀嚼肌肌电的能力较3 mm咬合板更强.
推荐文章
稳定型咬合板配合咬合重建治疗咀嚼肌疼痛疗效评价
稳定型咬合板
咬合重建
咀嚼肌疼痛
肌电图
咬合重建对咀嚼肌肌电图协同模式的近、远期影响
牙磨耗
牙(牙合)
咀嚼肌
肌电描记术
肌等压区排牙法全口义齿对咀嚼肌肌电和咬合力的影响
全口义齿
中立区
肌电描记术
咬合力
浅谈咬合中的咀嚼肌
咬合
咀嚼肌
功能紊乱
检查
肌电图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咬合板高度对TMD患者咀嚼肌肌电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颞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 肌电
年,卷(期) 2005,(7)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8-400
页数 3页 分类号 Q812
字数 25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1634.2005.07.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永进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51 226 9.0 12.0
2 王磊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102 577 11.0 18.0
3 刘继光 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 94 201 7.0 9.0
4 赵英华 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 1 4 1.0 1.0
5 秦海燕 1 4 1.0 1.0
6 陈凤兰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颞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
肌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月刊
1003-1634
42-1182/R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内
38-11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20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294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