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1.8GHz[比吸收率(SAR)为3W/kg]微波(MW)对4种化学诱变剂[丝裂霉素C(MMC)、博莱霉素(BLM)、4-硝基喹啉氧化物(4NQO)、甲基甲烷磺酸酯(MMS)]诱发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彗星试验体外实验分别在暴露后0 h和21h检测1.8 GHz微波、4种化学诱变剂及微波联合4种诱变剂所诱发的人淋巴细胞DNA损伤.所用的指标为尾长(TL)和尾相(TM).微波辐射和化学诱变剂暴露时间分别为2h和3 h.结果微波组所诱发的DNA损伤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分别与MMC和4NQO的联合暴露组所诱发的DNA损伤明显高于相应浓度的MMC组和4NQ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微波对BLM和MMS所诱发DNA损伤的增强效应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GHz(SAR为3 W/kg)微波暴露2h并不诱发人淋巴细胞DNA损伤,但能增强MMC、4NQO的DNA损伤效应.
推荐文章
UV辐射及化学诱变剂对褶皱臂尾轮虫的诱变选育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紫外线辐射
秋水仙素
甲基磺酸乙酯
小型化筛选
化学诱变剂EMS对知母种子萌发的影响
化学诱变
甲基磺酸乙酯(EMS)
知母
种子萌发
浸种温度与化学诱变剂对芝麻种子发芽的影响
芝麻
浸种温度
化学诱变剂
甲基磺酸乙酯
叠氮化钠
发芽指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8 GHz微波对四种化学诱变剂致DNA的损伤作用
来源期刊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微波 彗星试验 DNA损伤 诱变剂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3-16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
字数 29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1-9391.2005.03.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晴宇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22 163 7.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28)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波
彗星试验
DNA损伤
诱变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月刊
1001-9391
12-1094/R
大16开
天津市河东区华越道6号
6-50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93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33756
相关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www.zjnsf.net/
项目类型:一般项目
学科类型: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