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小肠杯状细胞在肠黏膜重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 49只,每只重 250~ 300 g,分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再分为 6个组,分别为休克复苏后 1、 3、 6、 12、 24和 36 h组;各组留取回肠黏膜,观察休克复苏后早期不同阶段肠黏膜的形态改变、杯状细胞数量变化和肠三叶因子- 3( TFF3)的含量.结果休克后肠黏膜明显损伤, 3 h始肠黏膜出现损伤后修复现象,表现为杯状细胞聚集于损伤的肠黏膜表面;12 h后大部分黏膜细胞被杯状细胞覆盖,杯状细胞呈过分泌现象;24 h肠黏膜表面细胞连续性得到恢复.黏膜杯状细胞数量 24 h内从 243± 13下降到 157± 9,下降了 35.4%( r=- 0.910, P< 0.01);36 h组细胞数量明显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 t=4.01, P< 0.01). TFF3含量在 12 h前明显升高, 24 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 t=3.24, P< 0.05).结论杯状细胞可能在肠黏膜损伤后的重建过程中起关键作用;TFF3的高表达可能是促进肠黏膜早期重建的重要因素.
推荐文章
不同剂量乳猪壮对仔猪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变化的试验
庆大霉素
乳猪壮
大肠杆菌
黏膜免疫
上皮内淋巴细胞
杯状细胞
大黄对多发伤合并休克兔小肠的保护作用
大黄属
创伤和损伤
休克
小肠
上皮细胞
益气活血承气合剂对大鼠不全梗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益气活血承气合剂
大承气汤
益气活血合剂
不完全性肠梗阻
D-乳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肠杯状细胞在大鼠休克后肠黏膜重建中的作用
来源期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杯状细胞 肠黏膜,重建 休克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0-51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
字数 28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74.2005.06.0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68)
二级引证文献  (66)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1)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1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杯状细胞
肠黏膜,重建
休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月刊
1671-0274
44-1530/R
16开
广州市员村二横路26号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
46-185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51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570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