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小肠杯状细胞在参与肠粘膜重建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SD大鼠35只,每只重250~300g,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再分为休克复苏后1 h、3 h、6 h、12 h组;各组留取回肠粘膜,观察休克复苏后早期不同阶段肠粘膜的形态改变、杯状细胞数量变化.结果 休克后1h可见肠粘膜明显损伤,3 h起肠粘膜呈现损伤后重建现象,可见杯状细胞聚集于损伤的肠粘膜表面,12 h后大部分粘膜细胞被呈过分泌状态的杯状细胞覆盖,肠粘膜表面细胞连续性得到恢复;肠粘膜杯状细胞数量在肠粘膜重建过程内呈下降趋势.结论 肠粘膜损伤后早期的重建过程中杯状细胞可能起关键作用.
推荐文章
大鼠失血性休克肠黏膜形态学变化及与肠道菌移位的关系
休克
出血性
再灌注损伤
肠黏膜
细胞膜通透性
细菌
大鼠
Sprague-Dawley
大鼠失血性休克肠粘膜形态学与功能变化
失血性休克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粘膜屏障
内毒素
乳果糖/甘露醇比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休克大鼠小肠杯状细胞参与肠粘膜重建的形态学观察
来源期刊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杯状细胞 休克 肠粘膜 重建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9-34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
字数 23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06.05.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双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 128 1187 17.0 29.0
2 江志鹏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 44 259 9.0 13.0
3 常建星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 35 209 9.0 12.0
4 常瑞明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 40 151 7.0 9.0
5 温立强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 32 108 6.0 8.0
6 吴畏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 18 68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杯状细胞
休克
肠粘膜
重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双月刊
1009-976X
44-1510/R
大16开
广州市沿江西路107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3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94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