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热模拟实验方法,对有可溶有机质和无可溶有机质的Y、Z两个系列气态产物中氢气和气态烃丰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煤在降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氢气和气态烃,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气态烃在消耗氢气的同时也促进氢气的生成,这种矛盾关系恰恰反映了热降解过程中缩聚和裂解两极分化的反应关系;两系列不同温度区间氢气、气态烃、可溶有机质产量差值的变化,也显现出干酪根在不同温度段降解过程中缩聚和裂解反应的差异性和反应的阶段性优势.这是研究煤在地质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及其与煤成气形成演化关系的一个方面,为干酪根热降解机理和煤成气演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生物质热解和气化制取富氢气体的研究现状
生物质
热解
气化
富氢气体
催化剂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用于气态轻烃的高效分离研究进展
气态轻烃
吸附剂
金属有机骨架
结构调控
吸附
分离
济阳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生烃演化
济阳坳陷
中生代
烃源岩
生烃演化
煤系
沉积体系
油气藏形成条件
有机质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古构造演化在气田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
古构造
构造演化
控制
气藏形成
勘探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氢气和气态烃在煤成气形成演化研究中的意义
来源期刊 煤田地质与勘探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褐煤 缩聚和裂解 氢气和气态烃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煤层气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9
页数 4页 分类号 P618.11
字数 26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05.03.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夏燕青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27 429 10.0 20.0
2 雷天柱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21 140 8.0 10.0
6 邱军利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12 291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31)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热模拟实验
褐煤
缩聚和裂解
氢气和气态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田地质与勘探
双月刊
1001-1986
61-1155/P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82号
52-1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22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