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工程中分析多转子系统固有特性常采用子结构传递矩阵法, 由于具体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用子结构法计算时处理繁琐,编制通用程序困难.为克服子结构传递矩阵法的缺点,给出了整体传递矩阵法计算过程.取各转子状态向量的集合作为系统的状态向量,将各转子通过耦合单元联接起来,该方法不会引入未知内力和位移,也不必建立分割处的平衡方程或变形协调条件.推导了各向同性耦合单元的传递矩阵,并进行了算例验证.由计算结果可见,整体传递矩阵法计算精度较高,它保持了传递矩阵法编程简单、计算工作量小和运算速度快的特点,为开发通用软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推荐文章
板梁组合结构固有频率优化计算
刚度矩阵
质量矩阵
板梁组合结构
矩阵反迭代法
固有频率
主振型
重载荷RV减速机基于动力学模型的固有频率特性及灵敏度分析
重载RV减速机
动力学建模
固有频率
灵敏度分析
用于机械系统固有频率及阻尼比计算的改进频域方法
衰减信号
频谱校正
固有频率
阻尼比
压电悬臂梁
传递矩阵法的ξ误差分析
传递矩阵法
初始传递矩阵
修正传递矩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用整体传递矩阵法计算旋转机械整机固有频率特性
来源期刊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整体传递矩阵 耦合单元 多转子系统 固有频率 子结构法 状态向量
年,卷(期) 2005,(12) 所属期刊栏目 机械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78-1180
页数 3页 分类号 TH117|TG404
字数 16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5-3026.2005.12.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杰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72 2525 23.0 36.0
2 李永强 东北大学理学院 51 420 12.0 19.0
3 刘宇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82 472 11.0 18.0
4 朱亮 东北大学理学院 5 40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整体传递矩阵
耦合单元
多转子系统
固有频率
子结构法
状态向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月刊
1005-3026
21-1344/T
大16开
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东北大学267信箱
8-120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66
总下载数(次)
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6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5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3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4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3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