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分析为我们对市民社会和法的关系的反思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文本基础,通过对马克思话语下的市民社会和法的关系的分析,对民法和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提出宪法的意义首先在于昭示了市民社会的独立,其次才是政治社会的存在,也就是说宪法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它确立了市民社会的基本法--民法,其次的意义才是对国家制度的确立、对国家的授权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推荐文章
浅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
马克思
市民社会
国家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社会建设
马克思
市民社会
社会建设
强国家 - 强社会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市民社会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公民社会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域下的和谐法治建设
市民社会理论
和谐法治
民主
人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马克思话语下的市民社会和法
来源期刊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马克思 市民社会 民法 宪法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法律纵横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2-113
页数 2页 分类号 D905.1
字数 50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2219.2005.06.04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进贤 华侨大学法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马克思
市民社会
民法
宪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月刊
1673-2219
43-1459/Z
大16开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杨梓塘路130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133
总下载数(次)
37
总被引数(次)
365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