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期间E.coliATCC25922的形态学观察以及膜电位、膜通透性变化的研究, 以期为探讨PAE形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在不同时间点吸取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抗PAE期间的大肠埃希菌培养液, 用荧光探针碘化丙啶和DiBAC4(3)进行染色, 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coliATCC25922的形态学变化, 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膜电位、膜通透性变化.结果: 荧光显微镜结果表明:菌落计数法所测定的PAE之后仍有丝状体存在, 但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PAE期间E.coli ATCC25922膜电位及膜通透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PAE期间E.coli菌体显著延长, 呈丝状体, 而其膜电位及膜通透性比较则无显著性变化, 提示丝状体形成与细胞膜变化不直接相关.
推荐文章
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研究
左氧氟沙星
司帕沙星
环丙沙星
抗生素后效应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氏菌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头孢美唑抗生素后效应期间大肠埃希菌形态学特征
原子力显微镜
头孢美唑
抗生素后效应
大肠埃希菌
形态学
格帕沙星与氧氟沙星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研究
抗生素后效应
格帕沙星
氧氟沙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体外抗生素后效应期间大肠埃希菌形态学观察及膜电位和膜通透性变化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学科
关键词 加替沙星 环丙沙星 抗生素后效应 大肠埃希菌
年,卷(期) 2005,(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原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05-1009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78.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2501.2005.09.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睿 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保障中心 374 2791 26.0 38.0
2 朱曼 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保障中心 161 1115 18.0 26.0
3 梁蓓蓓 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保障中心 89 610 13.0 21.0
4 张永青 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保障中心 7 81 2.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加替沙星
环丙沙星
抗生素后效应
大肠埃希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月刊
1009-2501
34-1206/R
大16开
199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7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116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