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水土保持       
摘要:
针对漓江流域红壤侵蚀区生态环境状况,因地制宜,发展乡土先锋树种,开发兼顾生态效益和长中短期经济效益的经济植物,构建乔、灌、草结合的复合农林体系,进行综合治理和立体经营,加速植被的顺向演替.3年多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提高50%,雨水地表径流系数减小45%,土壤侵蚀模数减小90%,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
推荐文章
草原工程侵蚀区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草原
水土保持
措施配置
工程侵蚀区
漓江流域红壤侵蚀区植被演替与复合农林试验
植被演替
红壤侵蚀区
生态恢复
复合农林模式
漓江流域
水土保持植物在红壤侵蚀区的配置模式探讨
红壤侵蚀区
水土保持植物
配置模式
珠江流域水土保持区划
水土保持
区划
珠江流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漓江流域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及水土保持试验
来源期刊 中国水土保持 学科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水土保持 效益 红壤侵蚀区 试验 漓江流域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与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0
页数 3页 分类号 S157.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941.2005.06.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欧祖兰 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12 449 10.0 12.0
2 李先琨 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40 1337 21.0 36.0
3 向悟生 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18 533 13.0 18.0
4 吕仕洪 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16 390 11.0 16.0
5 王晓英 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10 245 8.0 10.0
6 陆树华 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14 251 10.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9)
二级引证文献  (38)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植被恢复
水土保持
效益
红壤侵蚀区
试验
漓江流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水土保持
月刊
1000-0941
41-1144/TV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1号
1980-08-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674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11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