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深入研究野、家牦牛及其杂交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对青海大通牛场野牦牛(1岁)、大通牦牛(1~2岁)及甘肃天祝县天祝黑牦牛(1~2岁)的生长及部分血液生理指标,做了为期一年(分三期)的跟踪测定.同时,亦对三种群牦牛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及淀粉酶4个血液生化位点和9个微卫星DNA位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生长性状方面,野牦牛头形与天祝黑牦牛差异极显著(P<0.01),野牦牛角基间宽、最大额宽与头长的比值接近欧洲原牛;三种群牦牛体重和体尺在采样期间差异极显著(P<0.0),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不均衡性,暖季(5月到10月)增重较快,冷季(10月到翌年5月)生长缓慢;但在冷季,三种群牦牛生长变化趋势不同,野牦牛和大通牦牛体重略有增加,而天祝黑牦牛体重普遍下降,说明野牦牛和大通牦牛更能适应高寒少氧及缺草的生态环境,家野牦牛间的杂交是目前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的有效繁育措施之一.野牦牛及大通牦牛红细胞直径大于天祝黑牦牛;红细胞数(RBC)及红细胞压积(PCV)在种群和采样期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血红蛋白差异不显著;野牦牛、大通牦牛RBC在采样期间差异显著,至暖季末期(此时牧场海拔较高)达最大,而天祝黑牦牛在采样期间差异不显著,表明RBC的季节变化是野牦牛和大通牦牛能更有效地进行生理调节的标志之一.4个血液蛋白和等位酶(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淀粉酶,Amy)位点中,只有大通牦牛和天祝黑牦牛在淀粉酶位点具有多态,且其平均预期基因杂合度分别0.0531和0.0746,表明三种群牦牛在血液蛋白及等位酶水平遗传多样性贫乏;在9个微卫星DNA位点,三种群牦牛有较高的基因杂合度,野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黑牦牛平均预期基因杂合度分别为0.47、0.71和0.67,说明在微卫星位点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用微卫星DNA标记能充分揭示牦牛群体的遗传变异.
推荐文章
家牦牛线粒体DNA(mtDNA)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
家牦牛
mtDNA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聚类关系
遗传分化
分类
中甸牦牛mtDNA ND6和COⅢ基因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中甸牦牛
ND6基因
COⅢ基因
系统进化
遗传多样性
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
野牦牛
遗传资源
保存与利用
野牦牛(Bos grunniens mutus)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
野牦牛
线粒体DNA
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野牦牛、家牦牛及其杂交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草食动物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牦牛 生长 红细胞 血液蛋白及等位酶 微卫星DNA
年,卷(期) 2005,(z2) 所属期刊栏目 其他刊物收录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112
页数 9页 分类号 S8
字数 151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3887.2005.z2.03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江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34 173 8.0 10.0
2 张容昶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2 2 1.0 1.0
3 陆仲璘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牦牛
生长
红细胞
血液蛋白及等位酶
微卫星DNA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双月刊
2095-3887
62-1206/Q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硷沟沿335号
54-5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1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86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