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克隆植物根据其构型可以分为游击型和密集型.游击型克隆植物的间隔子长,分株在水平空间的扩展范围大,可以利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资源,其通过克隆生理整合作用发生的非局部反应的能力强.由此可以得出的推论之一是,小生境斑块的环境发生变化,生长于其中的密集型克隆植物的反应可能会更灵敏.这种反应可能会体现在生物量以及配置格局的变化上.以毛乌素地区沙生半灌木群落中两种优势克隆植物羊柴(Hedysarum laeve)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前者是典型的游击型克隆植物,后者是密集型克隆植物.采取野外调查的方式,观测在不同植被盖度的小生境斑块内二者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二者的克隆构型和生活史特征试图探讨产生这种格局的原因.结果表明:羊柴的地上各部分生物量对植被盖度变化的响应不如油蒿敏感.这或者是因为羊柴的游击型克隆构型决定其可以跨越小尺度斑块实现克隆生理整合,可以利用不同小生境斑块的资源导致的.油蒿只能利用小生境斑块内的资源,当小生境斑块的条件改变,其生物量以及配置方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繁殖方式上,羊柴的有性繁殖结构以及有性繁殖投资显著小于油蒿.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对一种繁殖方式的投资常常会削弱另一种繁殖方式.羊柴主要依靠克隆繁殖,这或者符合并支持配置理论的观点.
推荐文章
鄂尔多斯高原沙地植被和两种优势克隆半灌木的空间格局
油蒿
克隆植物
鄂尔多斯高原
羊柴
空间格局
演替
毛乌素沙地沙生半灌木群落的空间异质性
空间异质性
沙生半灌木群落
植被盖度
半方差分析
分形分析
毛乌素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6种灌木生物量模拟
浑善达克沙地
灌木
生物量
模型
半干旱
煤矿开采对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与地下水的影响
毛乌素沙地
煤矿开采
植物群落结构
地下水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毛乌素沙地优势克隆半灌木生物量配置对小尺度植被盖度变异的响应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油蒿 生物量分配 羊柴 毛乌素沙地 生理整合
年,卷(期) 2005,(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15-3419
页数 5页 分类号 Q14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5.12.04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建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3 912 15.0 29.0
2 董鸣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71 3141 37.0 55.0
3 刘凤红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9 193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9)
共引文献  (295)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10)
二级引证文献  (150)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6(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1(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2(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3(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4(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1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7(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9(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油蒿
生物量分配
羊柴
毛乌素沙地
生理整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