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肠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CLP)法制备感染性休克模型.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S0)、CLP组和VIP组.S0组和CLP组术后经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VIP组则注射VIP 5 nmol,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采集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并取小肠标本行病理和电镜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LP组术后MAP进行性下降,血清TNF-α、IL-10水平升高,显微镜和电镜下小肠有明显的病理改变.VIP能有效阻止MAP的下降,降低血清TNF-α和提高IL-10水平,显微镜和电镜下小肠的病理损害明显改善.结论:VIP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及其小肠结构和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
推荐文章
血管活性肠肽对脓毒性休克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血管活性肠肽
脓毒性休克
肝损伤
氧化苦参碱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
氧化苦参碱
感染性休克
心肌线粒体
钙超载
精胺酸-赖氨酸三肽对感染性休克犬的治疗作用
感染性休克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肉苁蓉对感染性休克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肉苁蓉
大黄
感染性休克
急性肺损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管活性肠肽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肠道的保护作用
来源期刊 外科理论与实践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肽 休克,感染性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0 病理学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6-54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31.4
字数 24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9610.2005.06.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志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 113 879 15.0 23.0
2 邱江锋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 18 100 6.0 9.0
3 罗蒙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 10 82 4.0 9.0
4 张志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 11 53 3.0 7.0
5 陈炜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 12 53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管活性肠肽
休克,感染性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0
病理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外科理论与实践
双月刊
1007-9610
31-1758/R
大16开
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
4-607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8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30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