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采用浓硫酸/浓硝酸(3:1,v/v)组成的混酸体系在140℃时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了氧化处理,并通过氧化后在多壁碳纳米管表面生成的羟基官能团与丙烯酰氯进行反应,制备了表面乙烯基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强酸氧化后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形貌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氧化时间为60分钟时所得多壁碳纳米管的长度比较均匀,长径比较大,具有明显的两端开口结构.氧化后多壁碳纳米管表面的官能团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混酸氧化处理60分钟后的多壁碳纳米管的管壁和管端生成了羟基等官能团.氧化后的多壁碳纳米管与丙烯酰氯充分反应后的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表明,反应产物为乙烯基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
推荐文章
浅谈单壁碳纳米管与多壁碳纳米管的差异
单壁碳纳米管
多壁碳纳米管
差异
超支化聚对氯甲基苯乙烯修饰碳纳米管表面的研究
碳纳米管
超支化
对氯甲基苯乙烯
叠氮
化学修饰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
碳纳米管
官能团化
氨基
纳米复合材料
嵌段共聚物修饰多壁碳纳米管
多壁碳纳米管
化学修饰
嵌段共聚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分散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乙烯基功能化
来源期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氧化 功能化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498
页数 4页 分类号 TB383
字数 22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2812.2005.04.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杜中杰 北京化工大学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72 533 13.0 19.0
2 励杭泉 北京化工大学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78 736 15.0 22.0
3 刘演新 北京化工大学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6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82)
二级引证文献  (19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12)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24)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0(2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1(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2(2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3(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4(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5(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6(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壁碳纳米管
氧化
功能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双月刊
1673-2812
33-1307/T
大16开
浙江杭州浙大路38号浙江大学材料系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78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2484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