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羧基化及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肝细胞的毒性及相关机制.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原始多壁碳纳米管、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和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进行表征.将浓度分别为12.5、25、50、100、200μg/ml 的3种碳纳米管分别与人正常肝细胞系L02细胞共育24 、48 、72h.采用水溶性四氮唑法进行细胞毒性评价,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结果 透射电镜显示3种碳纳米管平均管径均为10~20nm,长度均为10~30μm;扫描电镜显示碳纳米管形貌相似;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显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分别在289和286ev处特征峰峰值明显增高.水溶性四氮唑法检测显示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并与作用时间具有一定关系.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比原始多壁碳纳米管及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小.诱导细胞内ROS升高的次序为原始多壁碳纳米管>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碳纳米管诱导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与共育时间有关:碳纳米管与细胞作用36 h以内时,细胞内ROS含量随时间逐渐增加,36h后细胞内ROS含量随作用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结论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比原始多壁碳纳米管在低浓度时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比原始多壁碳纳米管在48h 后表现出稍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同化学表面性质的碳纳米管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不同,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存在不同机制.
推荐文章
浅谈单壁碳纳米管与多壁碳纳米管的差异
单壁碳纳米管
多壁碳纳米管
差异
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对L02细胞的作用
壳聚糖
基因纳米粒子
细胞毒性
细胞凋亡
L02细胞
多壁碳纳米管接枝超支化聚(胺-酯)
多壁碳纳米管
超支化聚(胺-酯)
接出法
接入法
多壁碳纳米管侧壁的功能化与表征
自由基加成
多壁碳纳米管
功能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对L02细胞的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化学修饰 细胞毒性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9-455
页数 分类号 R318.0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2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
200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壁碳纳米管
化学修饰
细胞毒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0-503X
11-2237/R
大16开
197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6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35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