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提出了一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双催化层阳极结构,该双层结构由担载型Pt-Ru/C和非担载型Pt-Ru催化层组成.测定了电池的放电性能并以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X)对电池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同时,以交流阻抗法和伏安法对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双催化层结构中,形成了催化剂浓度和孔道大小的梯度分布,改善了物料传递、质子传递、电子传递状况,提高了贵金属催化剂利用率和电池性能.在金属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同单催化层电极结构相比,双催化层电极结构的电池比功率明显提高,由135 mW·m-2增加到217 mW·cm-2.此外,该双催化层结构电极还能够有效地降低甲醇渗透,提高燃料利用率.
推荐文章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制备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阳极催化剂
制备方法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阳极催化剂
载体
复合催化剂
非贵金属催化剂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传质分析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阳极
传质
甲醇燃料电池高性能催化剂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C-CeO2纳米纤维
二氧化铈
氧化还原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高性能双催化层阳极的研究
来源期刊 电源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双催化层阳极 甲醇渗透 电化学表面积 交流阻抗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设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1-23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M911.4
字数 44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087X.2005.04.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公权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54 801 14.0 27.0
2 衣宝廉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46 3056 29.0 51.0
3 赵新生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7 65 4.0 7.0
4 王素力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8 49 4.0 6.0
5 汪国雄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6 111 5.0 6.0
6 樊小颖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 22 2.0 2.0
7 孙海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7 22 2.0 4.0
8 辛勤 2 1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双催化层阳极
甲醇渗透
电化学表面积
交流阻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源技术
月刊
1002-087X
12-1126/TM
大16开
天津296信箱44分箱
6-28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323
总下载数(次)
56
总被引数(次)
558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