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缬沙坦与雷米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将96例Ⅰ,Ⅱ级高血压且血脂正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缬沙坦80mg,1次/d(n=48);B组应用雷米普利5mg,1次/d(n=48).检测治疗前、治疗12周后的颈劲脉IM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B组IMT均显著变薄(P<0.05),FIB显著降低(P<0.05),TT,APTT明显延长(P<0.05),PT升高(P<0.05);两组比较,A组降低IMT优于B组(P<0.05),凝血指标变化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缬沙坦与雷米普利均能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但缬沙坦效果更显著;两者均能改善凝血系统.
推荐文章
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替米沙坦
糖尿病肾病
尿清蛋白排泄率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健康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人血压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中青年高血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清晨血压
健康管理模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缬沙坦与雷米普利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凝血系统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药业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缬沙坦 雷米普利 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凝血系统 高血压
年,卷(期) 2005,(1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药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69
页数 2页 分类号 R969.4|R972+.4
字数 18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4931.2005.11.05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广智 14 56 5.0 7.0
2 王涛 75 191 7.0 10.0
3 林培林 10 49 3.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缬沙坦
雷米普利
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凝血系统
高血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业
半月刊
1006-4931
50-1054/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61号地产大厦1号楼19层
78-130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23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09246
期刊文献
相关文献
推荐文献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