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运用光束传输的非傍轴矢量矩理论,对TE矢量高斯光束的传输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束腰、横向发散角和光束传输因子的积分表达式.基于能流二阶矩定义的横向光束宽度在传输过程中服从简单的双曲线变化规律.数值计算表明,在高度非傍轴情形下,由于TE偏振导致两个横向存在不同的光束传输特性,且最大的横向发散度超过了非傍轴标量高斯光束的发散度极限63.43°,接近于90°,这与波动光学理论相符合,其中x方向上的发散度略比y方向上的大.而对于傍轴情形,在非傍轴标量高斯光束傍轴化条件下,TE矢量高斯光束的传输可简化为横基模傍轴标量高斯光束,稍有区别的是其光束传输因子始终保持略大于1,且永远不能精确地等于1.
推荐文章
非傍轴高斯光束的传输特性
光束
非傍轴高斯光束
传输特性
初始高斯宽度
非傍轴矢量拉盖尔-高斯光束的二阶矩表示
非傍轴矢量拉盖尔-高斯光束
圆偏振
非傍轴矢量矩理论
光束参数
二阶矩随机Hilbert边值问题
边值问题
Hilbert问题
Riemann问题
二阶矩
对称扩张
随机过程
非傍轴矢量光束二阶矩的发散特性
矢量衍射理论
光束传输
矢量二阶矩
发散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TE矢量高斯光束的二阶矩传输
来源期刊 中国激光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激光光学 矢量高斯光束 光束传输 非傍轴 二阶矩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光束传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1
页数 5页 分类号 O436
字数 243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8-7025.2005.01.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绍民 浙江大学物理系 36 223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34)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5)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激光光学
矢量高斯光束
光束传输
非傍轴
二阶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激光
月刊
0258-7025
31-1339/TN
大16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上海800-211邮政信箱
4-201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93
总下载数(次)
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