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智能化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在碳素结构钢Q235表面进行低温气体C,N,O多元共渗.经N,C,O多元共渗的Q235钢表面形成均匀渗层,渗层由钝化层、白亮层和过渡层组成,厚度约为100μm.Q235钢表面显微硬度显著提高,达到HV685.利用SEM对共渗层进行了成分分析,最外层钝化层中氧含量显著高于基体;渗层中白亮层氮元素的含量明显提高,在试样表面形成氮化物,从而大大提高了Q235钢的表面硬度;过渡层中碳元素的含量最高.
推荐文章
Q235钢表面TiN陶瓷化与Cr-Mo共渗表面强化耐腐蚀性能研究
氮化钛
腐蚀性
渗铬
渗镀层
等离子
固溶体
扩散层
Q235低碳钢等离子体电解硼碳共渗处理及性能分析
等离子体电解渗
硼碳共渗
腐蚀
摩擦磨损
Q235钢板表面堆焊不锈钢改性处理
Q235钢
堆焊
不锈钢
表面性能
基于J-C模型的Q235钢的失效准则
Q235钢
失效准则
应力三轴度
Taylor撞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Q235钢表面低温气体N,C,O多元共渗的研究
来源期刊 新技术新工艺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Q235钢 气体多元共渗 显微硬度 成分分析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热加工工艺技术与装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6
页数 2页 分类号 TG156
字数 11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5311.2005.04.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海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79 487 12.0 17.0
2 姚斌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21 140 7.0 10.0
3 陈飞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100 461 11.0 15.0
4 曹伟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3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Q235钢
气体多元共渗
显微硬度
成分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技术新工艺
月刊
1003-5311
11-1765/T
大16开
北京车海淀区车道沟10号院科技1号楼804室
2-396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8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03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