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木芙蓉叶是我国著名伤科魏指薪教授的在临床应用于消非特异性炎症的非常有效的药物,已经有近60年历史,为了阐明该药的作用机制,以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进行研究,来说明其抗炎的作用机制.目的:观察木芙蓉叶有效组分(MFR)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探讨MFR的抗炎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市级伤骨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6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内实施完成),选取雄性Wistar大鼠55只.方法:采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木芙蓉叶有效组分灌胃,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并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血尿素氮及肌酐的变化.②MFR对血清IL-1含量的影响.结果:经MFR治疗后,能明显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肾功能的变化.假手术组大鼠血清尿素氮为(6.72±1.30)mmol/L,血清肌酐为(38 40±6.23)μmol/L.缺血1 h并再灌注24 h后,对照组大鼠尿素氮为(60.72±4.64)mmol/L,而MFR治疗组尿素氮为(47.34±8.32)mmol/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62,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肌酐分别为(347.95±95)μmol/L和(518.20±41.15)μmol/L,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3.69,P<0.01).在IL-1的作用方面:肾缺血1 h,再灌注1 h后,MFR治疗组IL-1为(122.79±27.56)ng/L,对照组为(180 28±33.15)ng/L,治疗组IL-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98,P<0.05);缺血1 h,再灌注3 h后,治疗组和对照组IL-1含量分别为(15 58±8.59)ng/L和(34.13±10.02)ng/L,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3.14,P<0.05).结论:木芙蓉叶有效组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原因可能与抑制IL-1等的生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