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脑缺血大鼠皮质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变化并试图探讨大鼠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可塑性的物质基础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制作脑缺血模型,运用神经功能评分及电子显微镜摄像技术观察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头穴丛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皮质神经元突触的结构、突触活性区长度、突触致密物质厚度的改变.结果:模型组突触结构模糊、线粒体肿胀、突触数目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减少;头穴丛刺法组突触结构较清晰、结构相对完整突触数目与模型组比较有所增加.
推荐文章
头穴丛刺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表达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
头穴丛刺
神经可塑性
生长相关蛋白-43
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丝蛋白-200的影响
脑梗死
头针
透针
NF-200
可塑性
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及其可塑性
脑梗死
神经干细胞
增殖
可塑性
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法对大鼠脑梗死后行为功能影响的研究
脑梗死(局灶性脑缺血)
头穴丛刺
康复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头穴丛刺法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可塑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针灸临床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头穴丛刺法 脑缺血 神经可塑性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48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3.3
字数 20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0779.2005.06.03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强 190 2307 26.0 35.0
2 白晶 28 177 7.0 13.0
3 李宝栋 2 39 2.0 2.0
4 刑殿文 1 30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9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90)
二级引证文献  (96)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头穴丛刺法
脑缺血
神经可塑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针灸临床杂志
月刊
1005-0779
23-1354/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14-17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43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13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