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次声波”是指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由于它低于人耳所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所以叫“次声波”。当次声波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会产生恐惧、恶心、眩晕等不适症状。其中5赫兹左右的次声波对人危害最大,能引起神经错乱、大脑损伤、视觉模糊、血压升高、四肢麻木,甚至五脏破裂。自然界有许多次声波源,例如火山喷发、地震、雷电、风暴、海啸、流星、极光、电离层扰动等,都能产生次声波。次声波的能量在传播时衰减很小,往往在传播数万乃至数十万千米之后而未见有明显的衰减。
推荐文章
次声波聚焦技术研究
次声波
聚焦技术
相控阵
模拟仿真
2000年7~9月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测量研究
次声波
次声三点阵
三维动态频谱
强震前兆
次声波的应用分析
次声波
应用
神经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可怕的次声波
来源期刊 科学课:7-9年级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次声波 振动频率 频率范围 火山喷发 脑损伤 自然界 赫兹 衰减 传播
年,卷(期) 2005,(09X)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
页数 1页 分类号 O42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云山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次声波
振动频率
频率范围
火山喷发
脑损伤
自然界
赫兹
衰减
传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学课:7-9年级
月刊
1672-1527
42-1691/G4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
出版文献量(篇)
120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