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1种新型的纳米AgSnO2触头材料.通过采用掺杂、SnO2粒子的纳米化及化学镀的方法,改善了氧化物和银的浸润性,从而提高了触头材料的导电性、机械强度和加工性能.通过机械混合法和溶胶凝胶法2种工艺的对比,证明用机械混合法在SnO2中掺杂TiO2,反而使电导率升高;用溶胶凝胶法在SnO2中掺杂TiO2,Ti4+能够很好的进入SnO2的晶格,能够明显改善触头的电性能.微观组织分析表明:纳米触头中SnO2的分布明显的比非纳米触头中SnO2分布的要均匀,从而可以避免因SnO2的富集导致电导率降低,提高AgSnO2触头的电性能和电寿命.
推荐文章
内氧化法制备银氧化锡电接触材料
AgSnO2电接触材料
内氧化
热力学
形核
我国银氧化锡电触头材料质量分析
银氧化锡
电触头材料
质量
新型银氧化锡触头材料在汽车电器中的应用
汽车
继电器
触头
耐久性试验
银氧化镉材料的欧盟限制政策与其它银金属氧化物电接触材料的发展
银氧化镉
银氧化锡
银基电接触材料
限制政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银氧化锡电接触材料
来源期刊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电接触材料 银氧化锡 溶胶凝胶法 电导率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工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3-485
页数 3页 分类号 TG146.32|TM201.44
字数 239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2-185X.2005.03.03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群英 29 416 13.0 19.0
2 李松林 24 191 7.0 13.0
3 郑冀 24 365 12.0 18.0
4 高晶 5 90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118)
二级引证文献  (384)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8(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9(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0(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1(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2(25)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3(4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4(4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15(5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16(5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5)
2017(5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5)
2018(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19(3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接触材料
银氧化锡
溶胶凝胶法
电导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月刊
1002-185X
61-1154/TG
大16开
西安市51号信箱
52-172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492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8384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