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马拉色菌菌丝相形成的条件.方法:用由酵母浸膏、牛磺胆酸钠、角鲨烯、甘氨酸、吐温-80等多种成份组成菌丝培养基(pH 5.6),接种花斑癣患者鳞屑后置30℃孵箱内培养.肉眼和镜下观察菌落和菌丝生长情况,并用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学方法鉴定菌种.结果 30例患者中有8例的标本(26.7%)初代培养长出菌丝,其中2株初代培养菌丝生成率为10%~20%,次代培养可提高到25%,经菌种鉴定发现产生菌丝的均为糠秕马拉色菌[占糠秕马拉色菌66.6%(8/12)],而未产生菌丝的菌种包括全部合轴马拉色菌(8/8)、球形马拉色菌(4/4)、限制性马拉色菌(2/2)、钝形马拉色菌(2/2)和部分糠秕马拉色菌(4/12).结论:使马拉色菌体外产生菌丝的条件除与培养基成分有关外,还与菌种有关.
推荐文章
马拉色菌对角质形成细胞分泌黑素合成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黑素合成
细胞因子
马拉色菌
角质形成细胞
花斑癣
马拉色菌相关病例的探讨
马拉色菌
真菌学检查
甲真菌病
共生法培养外生菌根菌菌丝体
共生培养法
鹅膏菌
外生菌根菌
菌丝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马拉色菌菌丝相培养研究
来源期刊 华西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花斑癣 马拉色菌 菌丝相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37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56.9
字数 25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0179.2005.01.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冉玉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 188 763 12.0 18.0
2 熊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 54 299 9.0 13.0
3 周光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 41 235 8.0 13.0
4 代亚玲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 52 264 10.0 12.0
5 梁作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 3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花斑癣
马拉色菌
菌丝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西医学
月刊
1002-0179
51-1356/R
大16开
四川成都武侯区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62-7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053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516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