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索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皮损组均高于正常皮肤组及玫瑰糠疹皮损周围皮肤组,而且玫瑰糠疹皮损周围皮肤组高于正常皮肤组,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5/8标本中可见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处间隙扩大,紧密连接消失或破坏.结论:ICAM-1在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高表达及玫瑰糠疹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与玫瑰糠疹部分皮损内可见数量不等的血管外红细胞有关.
推荐文章
高脂血症与血管内皮细胞及其黏附分子的相关研究进展
高脂血症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黏附分子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动脉硬化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
细胞黏附分子
黄芩素对内毒素诱导的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黄芩素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
抑制蛋白κB
内毒素
细胞交互作用在重叠综合征所致血管内皮损伤中及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作用研究
血管系统损伤
胞间黏附分子-1
炎症
氧化性应激
细胞凋亡
细胞交互
重叠综合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其超微结构研究
来源期刊 临床皮肤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玫瑰糠疹 内皮细胞,血管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透射电镜 免疫组化
年,卷(期) 2005,(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5-286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58.64
字数 17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4963.2005.05.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四荣联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 50 211 8.0 12.0
2 王爱学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 29 110 6.0 8.0
3 李玉平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 42 135 6.0 8.0
4 郝玉华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 51 172 8.0 10.0
5 张贵贞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 4 20 2.0 4.0
6 靳贵品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 3 11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玫瑰糠疹
内皮细胞,血管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透射电镜
免疫组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皮肤科杂志
月刊
1000-4963
32-1202/R
大16开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28-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39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37880
期刊文献
相关文献
推荐文献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