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丙戊酸钠(VPA)肝毒性是否与剂量与合并用药有关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利用肝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分别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不同浓度VPA及VPA与苯巴比妥钠(PB)或卡马西平(CBZ)合用对肝细胞一般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核膜、核仁,细胞的折光性,各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改变.电镜对超微结构的观察:对照组肝细胞的细胞核完整,胞浆内线粒体丰富,呈椭圆形,可见内质网.与对照组相比,当VPA浓度为50mg/L时,可见肝细胞部分线粒体略肿胀,呈球形,嵴减少;当VPA浓度为100mg/L时,可见肝细胞线粒体肿胀略为明显,嵴减少,部分肝细胞内有少量脂滴;当VPA浓度为200mg/L时,可见肝细胞部分线粒体呈空泡状,肝细胞内脂滴增多.单独应用VPA组与合并用药组相比,合并用药组可见到内质网扩张较为明显,线粒体损伤程度和脂肪变性程度与单独应用VPA组没有明显加重.结论:VPA损害线粒体结构,并可以引起细胞脂肪变性,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在治疗范围内,VPA与PB或CBZ合用没有加重肝细胞的损伤.
推荐文章
SIRT1在丙戊酸对肝细胞毒性中的作用研究
丙戊酸
SIRT1
蛋白表达
肝细胞毒性
HepG2
细胞生长
双丙戊酸钠和丙戊酸钠对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机制
双丙戊酸钠
丙戊酸钠
HepG2细胞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细胞毒性
黄芩苷对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黄芩苷
异烟肼
利福霉素钠
肝细胞损伤
病理形态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丙戊酸钠对大鼠肝细胞毒性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来源期刊 陕西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肝细胞/病理学 肝细胞/超微结构 丙戊酸/毒性 动物,实验 大鼠
年,卷(期) 2005,(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6-104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
字数 26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377.2005.09.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琳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儿科 141 588 13.0 17.0
2 黄绍平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儿科 106 427 10.0 14.0
3 赵媚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儿科 5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细胞/病理学
肝细胞/超微结构
丙戊酸/毒性
动物,实验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陕西医学杂志
月刊
1000-7377
61-1104/R
大16开
西安市西华门2号
52-40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204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646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