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内注射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9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盲肠型肠粘连模型组(模型组)及PDTC 组(术前1 h腹腔注射PDTC)(n=32).各组大鼠随机分成4个亚组,每组8只,分别于术后第1、3、5、7天开腹观察腹腔粘连情况,进行粘连程度分级评定;同期抽取大鼠下腔静脉血,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腹腔粘连程度分级评定,PDTC组和模型组分别为(1.94±1.16)、 (2.63±1.16),明显高于对照组(0.22±0.42,P<0.01);与模型组相比,PDTC组腹腔粘连程度显著减轻(P<0.05).与模型组相比,PDTC组血清IL-6、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 P<0.01);对照组与PDTC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粘连早期,细胞因子TNF-α、IL-6明显升高;PDTC可通过降低血清TNF-α、IL-6的含量来预防腹腔粘连.
推荐文章
大鼠急性肠炎早期核因子-κB活化以及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的抗炎作用
大鼠
模型
核因子
结肠炎
2,4,6-三硝基苯磺酸
(S)-叔丁基吡咯烷-3-氨基甲酸酯的合成
(S)-叔丁基吡咯烷-3-氨基甲酸酯
L-天冬氨酸
合成
工艺优化
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对犬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作用
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
红细胞
体外循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预防腹腔粘连及其机制探讨
来源期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腹腔粘连 细胞因子 NF-κB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年,卷(期) 2005,(11)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09-1310
页数 2页 分类号 R619
字数 20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8-879X.2005.11.0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毛勤生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 40 110 5.0 8.0
2 周新泽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 26 116 5.0 9.0
3 杨小进 南通大学附属东台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4 18 1.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腹腔粘连
细胞因子
NF-κB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月刊
0258-879X
31-1001/R
大16开
上海市翔殷路800号
4-37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782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644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